7月3日—6日,我校“习声绕凉”民族学生乡音宣讲团、“推普兴乡 语润梨树”乡村振兴促进团和“医行巴山智美赋能”基层服务践行团三支团队分别奔赴凉山、达州、巴中等地乡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深入农村、走进基层,结合专业特长,用实际行动在巴蜀大地书写了青春担当。

“习声绕凉”民族学生乡音宣讲团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河村,追随习近平总书记在凉山考察足迹,在沉浸式“实景课堂”中感悟脱贫攻坚带来的山乡巨变。宣讲团成员深入彝家院落,用彝语和汉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与惠民政策“双语”宣讲,用方言将党的惠民政策娓娓道来,用家常话把党的创新理论通俗易懂讲出来,实现了让基层人民听得懂、记得住的目标。活动期间,团队还设立健康服务点,医护专业师生为村民提供体检服务、健康知识普及。举办了“彩虹路上颂党恩”主题文艺汇演,通过歌舞互动、知识问答等形式,生动展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推普兴乡 语润梨树”乡村振兴促进团在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梨树村深入调研当地普通话普及情况,结合当地“辣椒+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为辣椒种植户开设“产业推普”培训班,将普通话培训与辣椒、中药材种植技术、电商直播技巧相结合,帮助村民掌握实用语言技能;组织开展“雏鹰计划”推普营,通过儿歌朗诵、绘本阅读、小小主持人培训等形式,激发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组织“推普乡村大舞台”,邀请村民们同台表演土家族摆手舞等非遗文化,将普通话推广与非遗文化传承相融合,通过推普助农系列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语言动能”。



“医行巴山智美赋能”基层服务践行团来到巴中市化成镇宋家碥村,为村民带去多元化的贴心服务。师生们纷纷发挥各自专业特长,有的挥毫泼墨,以精美墙绘扮靓乡村环境,有的化身房屋“安全卫士”,细致排查农房安全隐患,有的开展家电维修,让“生病”的电器重获新生,有的开展血糖、血压等健康检测,进行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普及,还有的为村民们提供艾灸、按摩等传统中医理疗体验。团队还慰问留守儿童和老党员,探访当地红色遗迹,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



这次暑期“三下乡”实践行动,是我校深化实践育人,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在基层理解与认同,进一步强化青年学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青年学子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广大青年师生深入田间地头、村寨院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谱写了动人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