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Publisher Asset Publisher

Return to Full Page

争一流、比雄心、晒成绩、拼干劲③现代农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五聚五抓谋五保 改革赋能谱新篇

编者按:砥砺奋进结硕果,接续奋斗谱新篇!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学校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党建引领、改革赋能、对标竞进、冲刺双高、服务发展”的工作思路,在省级“双高”建设、改革发展、社会服务和基层党建、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学生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各二级学院在学校“高质量发展赛道”中跑出加速度,赛出新成绩!为全面展示我校近年来各项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特推出“高质量发展赛道中的系列成就”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各二级学院“争一流、比雄心、晒成绩、拼干劲”活动成果,充分展现全校师生砥砺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凝心聚力,笃行不怠,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现代农业学院自2022年成立以来,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传承农业职教基因、服务地方三农发展、助力区域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深度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接达州建设成渝地区现代农业强市目标,服务全市现代农业9+3产业体系,“想在前面”的自觉、“干在实处”的勇气、“争立头功”的实绩,奋力谱写农业职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聚焦政治建设党建引领,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提质增效

一是抓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完成现代农业学院党总支改选工作,配齐各支部支委成员,明确支委责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党支部标准工作法”,规范开展“三会一课”各项组织活动创建“三色农院”校级党建品牌,建成校级“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总支连续两年被评为学校优秀基层党组织。

二是树标杆全面实施党员领航工程。由教师党支部书记黄承建领衔,带领23名农技专家结对服务全市“一村一项目”,建成“农技专家结对服务一村一项目示范基地”5个、校企党建示范服务基地1个,开展各类技术指导72场次,解决产业发展难题37件次。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评校级教学创新团队,黄承建获评学校最美教师,王勤获评学校师德师风标兵,冉津铭获评达州市第一批高层次人才服务团先进个人。

三是强师德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人和具体内容;明确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建立廉政风险台账,多次完成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通过以讲促学、以讲评学,创新开展“农院学习讲堂”8期,提高全院党员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聚焦适度规模抓队伍建设确保师资充足结构合理

一是强化专业建设铸就特色品牌。设动物医学专业,形成以畜牧兽医、动物医学专业为牵引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与检测专业为主体,电子商务专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专业群,在校生由450人扩增至1086人,形成农牧结合、种养加销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是外引内培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院先后引进黄承建、刘玉莲、刘洒洒博士研究生3名,培养任昱至、杨磊在读博士2名,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6名,硕士研究生12名,双师型教师占比85.71%,与职教本科差距进一步缩小,部分指标超过职教本科要求,“四有三能”型教师队伍基本形成

三是创设平台突出优势分类发展。对接学生发展和地方需求成立黄承建教学创新团队、王勤技能竞赛团队、潘庭杰教学能力团队、邓希海课程建设团队、李祥乡村振兴讲师团,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和能力;邓希海获评校级教学名师,刘玉莲获评四川乡村振兴金牌培训师,刘洒洒获评达州市十大科技未来之星,学院教师在地方行业影响力明显增强、话语权明显提升。

三、聚焦教风学风抓教学管理,确保专业发展稳步推进

一是狠抓课堂管理夯实学科教学质量。抓实课堂教学,深入开展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常态化开展“教学名师讲观摩课,骨干教师讲示范课、青年教师讲优质课”活动,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5个,开发专业教学标准25门,开发修订课程标准32个;实施随机听课制度,压实任课教师责任,非课堂教学必须手机集中保管;严肃考风考纪,以考风考纪的根本好转,促进学风、教风的整体提升。

二是强化基地建设夯实专业发展基础。持续推进校内实训室建设改造,由3个扩增至9个,校外实习基地由15个扩增为37个;建成博士工作1个,教育部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示范基地2个,四川省教师教育实践基地1个,四川省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实训基地1个,达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现代畜牧创新发展中心1个。

三是改进端正学风夯实三全育人根基。“三节三赛三常规”活动为载体(三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乡村振兴技能大赛、就业创业大赛;三节:寝室文化节、运动健身节、毕业感恩节;三常规:行为规划养成、三农情怀培育、爱国主义教育),以提高学生“到课率、抬头率、前排就座率”为重点,开展学风养成活动,学院成功入选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三下乡学生团队《逐梦凉山》项目获四川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品牌项目,“李·云飞”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入选共青团中央“笃行计划”专项行动。



四、聚焦专业发展抓三教改革确保内涵建设高位突破

一是以课程建设为统领提升育人能力。持续推进教育部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经营、网店运营推广、畜禽养殖1+X项目;建成《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示范课1门,《无公害稻田立体养殖技术四川乡村振兴培训金课1门,校级金课堂 A1门、B1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校级课程思政课程1门,校级课堂革命典型案例1个。

二是以产教融合为突破提升办学能力。根据专业发展需要特聘企业专家到校授课,一线教师到企业担任技术顾问,校企深度合作共编专业教材4部;协同共建正大农牧、四川特驱、天王牧业、巨星农牧4个定制培养班,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毕业一年后在岗率达78%。

三是以技能竞赛为载体提升职业能力学院坚持“因课设赛、改考为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李立宏获四川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刘姗姗获达州市首届“技能达人”直播带货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潘庭杰《农产品加工技术》获校级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动物防疫职业技能大赛获二等奖1项,参加四川省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动物疫病检疫检验、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电子商务等赛项分别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3项;《猪圆易检》获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学生作品三等奖;《猪试顺利》获中国“互联网+”“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1项,市银奖1项,《喜上莓稍》《盒你鲜遇》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项;岳原青获四川省货运代理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

五、聚焦职能发挥社会服务,确保乡村振兴有为有位

一是调动整合资源共促科研教学双赢。培育四川省科技兴川在线专家4人,达州市9+3”产业科技特派员6人,达州市高层次服务团成员3人;邓希海重点服务渠县“稻田+”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建工作;刘玉莲重点服务通川区双鱼湖社区青脆李种植项目,黄承建博士团队结对服务大竹县苎麻产业发展,共建苎麻产业学院,争取大竹县“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示范县科技与技术服务项目,配套服务经费50万元。累计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教改项目48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新型实用专利18项,刊发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核心32篇,主参编教材16部,获达州市人民政府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达州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

二是深化职业培训服务国家产业大局。成功开展物流服务师(三级)、动物检疫检验员(三级)、农产品食品检验员(三级)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504人次;承办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新技术研修班100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市级调训)120人、达州市种业振兴专项行动80人培训任务,培训资金累积到位62.8万元。

三是扎根基层打造乡村振兴金字招牌。挂牌成立达州乡村振兴学院,先后吸引2430名学员参与基础班学习,三届精英班学员210人毕业,140人到村任职,比例达67%,助力全市基层干部平均年龄下降1.6岁,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提升16.8%,到村任职学员中11人创业成功,成为致富带头人,83%以上受到乡镇以上表彰,涌现了“农机大王”何韩国、达州是抗疫工作先进个人郝仁海等一大批优秀学员,示范带头作用明显。培养工作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58次,工作经验先后在国家职教周、成渝地区职业教育能力助力乡村振兴论坛上交流推介,其创新做法《高职院校乡村振兴治理人才定制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