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Publisher Asset Publisher

Return to Full Page

思政课堂在“移动”中“活起来”,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走进红色场馆进行现场教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415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带领120余名学生赴通川区神剑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开展“移动的思政课”现场教学活动。


“很开心能有机会在神剑园里上思政课,感觉课堂活起来了这样的思政课有趣也有味”现代护理学院吴倩同学兴奋地表示。活动中,师生通过看实物、聆听讲解,感受体验等方式,了解“两弹一星”发展历史,现代国防尖端科技主要研制成果,以及达州三线建设对国防事业的贡献,充分感受以张爱萍、钱学森等革命元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唐娟、李雪梅、张田结合思政课程内容进行现场教学。利用川陕革命根据地战史陈列馆、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里饱经历史沧桑的实物、爬满岁月痕迹的珍贵照片为同学们讲述红军在川陕苏区的战斗历程、巨大历史贡献和生产生活状况,深切缅怀李家俊、王维舟等达州籍革命家忠诚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教育引导青年学子感悟初心使命、凝聚奋进力量,争做时代先锋。

 

将课堂从教室搬到红色场馆,授课者从思政教师变成师生共同开讲,旨在凸显青年学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主题参观、现场教学、故事分享等,沉浸式了解和感悟中国革命历史、红军精神,增加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使思政课堂真正“真切”和“鲜活”起来。


师范学院彭雪莹同学说:“看到这里摆放的实物、照片和场景还原都给了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领悟到当时革命前辈的不容易和胜利的来之不易,让我进一步汲取信仰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和奋进的力量,我要积极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强国复兴有我”的使命,在未来将自己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主动融入地方社会,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更好地结合起来,积极利用川渝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多课堂协同的育人优势着力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功能